“这个鉴定结果必须给我改了,否则你别想好过!”
在北京中正司法鉴定所内,一位年轻女子带着一个小男孩正在大吵大闹,很显然鉴定结论对于她来说十分不利。
然而作为鉴定所所长、中国DNA鉴定第一人的邓亚军来讲,这样的情况早已是司空见惯。
从2002年从事DNA鉴定师这个职业以来,近20年的时间里,邓亚军已经为近5万对男女做过亲子鉴定。
其中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这也就意味着有数以万计的男子被自己心爱的女人带了绿帽。
因此在邓亚军的工作中,见惯了无数的谎言、欺骗和背叛,一个个比电影电视剧剧情还曲折离奇的故事,却在她的鉴定所内反复上演,这里也成为揭露人性之恶的大型审判场。
邓亚军1974年出生在陕西西安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邓亚军虽然是个女孩子,但从小便比同龄人胆子大,也喜欢接触一些新鲜事物。
1992年,邓亚军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交大。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她选择的专业竟然是法医学,一个很少有女孩子愿意就读的专业。
按邓亚军的话来说,她就喜欢侦探小说中那些高超的破案手法和那种在实验室里面揭开谜底的快感。
1996年大学毕业后,邓亚军成功进入到公安系统,从事法医鉴定工作。
在工作中,尽管成天与死人打交道,随时还要面对恐怖恶心的凶案现场,但她也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
在朋友同事眼中,邓亚军是一个非常冷静理智的人,这也是法医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就是这样异常冷静的人,却在今后从事DNA鉴定的过程中,被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场景震撼到心灵。
2001年,邓亚军毅然放弃现有工作,考取了西安交大的研究生,2002年开始从事DNA鉴定方面的研究,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进入到DNA鉴定领域的人。
而她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为申请人进行亲子鉴定。从此她的人生开启了不同寻常的经历和体悟。
“外界的人都称我们亲子鉴定工作者为婚姻粉碎机,觉得我们是专门破坏别人家庭的”,邓亚军每每谈及自己的工作,都会有很多的委屈。
自己从事的是严肃的科学的工作,但却注定会被卷入人与人的恩怨是非之中。
亲子鉴定工作,最初是为了确定强奸犯罪的嫌疑人或者交通等意外身亡人员的身份,帮助案件侦破工作,亦或者帮助被拐孩子确认自己的亲生父母。
但令邓亚军没想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把亲子鉴定当成了对婚姻是否忠诚的试金石。
要求亲子鉴定的基本都是父亲,理由也非常简单,怀疑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
有时候是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来取鉴定报告,但是拿到结果后,男方竟然是立刻脸色一变,转身离开,剩下女人带着不知所措的孩子在后面苦苦哀求,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就此破灭。
而这样的事情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已经发生了成千上万次。邓亚军每当看到这一幕,甚至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在邓亚军看来,做亲子鉴定一定要慎重,因为这种以不信任为前提的鉴定,不论结果如何都会对夫妻关系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每年的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后的上班第一天,却也是邓亚军一年最繁忙的时候之一,原因也是令人哭笑不得,竟然是春节间朋友家人聚在一起的酒后话。
有一次一个男人来做亲子鉴定,因为他在春节期间和一个多年的好朋友喝酒,对方喝醉后竟然说自己的儿子像他而不是自己。这个男的气愤地将对方打进了医院。
令他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没有找他麻烦而是偷偷离开了医院,这更加加深了这个男人的怀疑,他越看自己的儿子越不像自己,于是节后第一天便迫不及待地来做鉴定。
尽管最后证明孩子是自己的,但妻子也因为这件事情跟自己闹得离了婚。
除了一个个婚姻和家庭的破裂,更令邓亚军感到唏嘘的还是那一个个精心编造的谎言和无情的真相。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你永远不知道和你朝夕相处的人心里面在想着什么,对方说的话是真还是假。
但是在邓亚军这里,伪装得再深,谎言再完美,都会被她百分之百准确的鉴定结论无情揭穿。
有一次,邓亚军突然收到一封信件,带着疑惑的她打开了信封。里面装着工工整整手写的信纸,竟然有十几页之多。
邓亚军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正式的一封信,看了内容才知道这封信是前几天一个做亲子鉴定的女子寄来的。
邓亚军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当时她虽然三十多岁的年纪,但看起来保养得非常好,小鸟依人般跟着一个比她大了许多的老头一起来做鉴定。
她为什么会寄来这封信呢?
在信中,女子向邓亚军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男方是自己的老师,自己当年爱慕他的才华,不顾一切地跟他走到了一起,还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两人后来有了共同的爱情结晶,感情非常深厚,自己过得十分幸福。
但在信件结尾处她又告诉邓亚军,如果看不到想要的结果,她一定会到国外去做鉴定,到时候邓亚军将被告到倾家荡产,言语中充满了威胁之意。
后来邓亚军才发现这个老头和这个女人根本就不是师生关系,甚至夫妻关系都不是。
老头是一个亿万富翁,孩子上的是一年几十万学费的贵族学校,这很明显是给邓亚军精心编造了一个故事,她的目的就是想让邓亚军修改鉴定报告。
虽然看得出来老头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但女人和孩子要想分的老头的家产必须证明孩子是亲生的才行。
但最终结果出来了,老头不是小孩的亲生父亲,邓亚军也没在乎那个女人的威胁,一切设计都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这还不是伪装得最深的,甚至有一次连邓亚军自己也差点被骗。
有一次,一家来自湖北农村的五口人辗转来到北京做亲子鉴定,家里面除了爷爷和孙子,婆婆和儿子儿媳都有智力障碍。
因此村里面开始有风言风语,说儿子儿媳脑子有问题却生出了一个正常的孙子,有可能孙子是爷爷和儿媳的。
虽然可能是玩笑话,但要强的爷爷为了彻底堵住村里人的嘴巴,决定来做亲子鉴定。看着寒酸的一家人和老实忠厚的爷爷,邓亚军也是非常感动,甚至还减免了一些鉴定费用。
然而鉴定结果却令她大跌眼镜,孙子的父亲竟然真的是爷爷,也不知道这家人拿着这样的报告回到村子里,会怎样去面对。
“我只相信证据,其他人说的任何话我都不会信”,见惯了太多的谎言后,邓亚军的内心也再难掀起任何涟漪。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她久久难以释怀,那也是唯一一次令她甚至有了修改鉴定结论的冲动。
有一次一个地方上办户籍的民警找到了邓亚军,他让邓亚军帮助一个特殊而可怜的孩子做亲子鉴定。
孩子的母亲生下他来就跑了,父亲此刻正在监狱服刑,两个人属于非婚生子,没有结婚证,也没有出生证明。就这样孩子在伯父的拉扯下一天天长大,然而麻烦也是接踵而至。
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却因为没有户口上不了学。当地部门得知情况后决定帮助他落上户口,但要想把户口办在他父亲的名下,必须要证明孩子是他亲生的。
于是在民警的协调下,孩子的伯父带着他来取样,看着这个穿得破破烂烂,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男孩,让身为母亲的邓亚军也很是怜悯。
随后她便又跟随民警一道前往监狱为小孩的父亲取样,当得知他们的来意后,孩子的父亲也是十分高兴,不断地向他们表示感谢。邓亚军这才得知了事情背后的真相。
孩子的父亲也因此被判了刑,关进了监狱。可以说为了这个孩子,男人付出了一切。能力所能及地帮助到这家人,邓亚军也是十分乐意。很快鉴定结果出来了,这个男人并不是这个孩子的父亲。
对于这个残酷的结果,李亚军也是始料未及。她知道一旦得知了这样的结果,孩子的父亲肯定是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打击。
而更令她担心的还是可怜的孩子,本就形同孤儿的他,如果被现在抚养他的伯父知晓了结果,肯定也不会再愿意养他。今后他独自一人将会怎么生活呢,更别说还有心理上的打击。
尽管犹豫再三,但理智还是战胜了冲动。既然进入到了这个领域,就只能遵循科学的客观公正,不论结果是好是坏,就跟世界有喜剧也有悲剧一样,该发生的总要发生。
邓亚军能做的就是冷眼看着这一切,看似无情,却也有义。
“大家都觉得社会是美好的光明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作为DNA鉴定师,接触到更多的是社会的阴暗一面。”
DNA鉴定就如同一面照妖镜,将丑恶彻底暴露在世人面前,让一个个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而这其中邓亚军觉得最无辜的还是孩子。
每当看到上一秒还高高兴兴逗弄孩子的父亲,接到鉴定报告后立刻把孩子推到一旁离开,留下不知所措的孩子在那里撕心裂肺地哭泣,邓亚军的内心都在隐隐作痛。
其中有一次令她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两口子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做亲子鉴定,但父亲不让现场取样,而是拿着自己准备好的毛发样品交给了邓亚军。几天后鉴定报告出来了,并不存在血缘关系。
但令邓亚军没有想到的是,得知结果的女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讶,反而非常平静。但接下来邓亚军的一番话却让对方坐不住了。
“为什么这个样品是名女性,我明明记得你那天带来的是个男孩子”,女人听后一改之前的冷静,表现得非常错愕,似乎明白了什么。
没过几天,他们又来做检测,这一次在女人的强烈要求下,对孩子和父亲进行了现场取样,结果证实孩子就是父亲亲生的。
本以为这会是一个欣喜的结果。但女人却彻底愤怒了,因为她并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原来这对夫妻年轻时忙于事业,尽管有过两次孩子最后都因劳累意外流产。等事业有了起色,没想到女人却得了乳腺癌,再也无法生育,夫妻两人一商量决定抱养一个。
没过多久,丈夫就带回来一个男孩,女人对这个孩子也是百般疼爱,感情非常深厚。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女人起了疑心。
原来,女人发现孩子越长越像自己的丈夫,她开始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丈夫背着自己在外面跟别人生的,于是带着孩子来做亲子鉴定。
虽然中途丈夫找到机会把样品调了包,但百密一疏,没想到随便找的头发竟然性别不符。
最终夫妻两人闹得离了婚,但毕竟这个孩子被这个女人一手带大,早就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不是母亲也胜似母亲,如今却要面对艰难的抉择,是跟随自己的亲生父亲还是养母。
出人意料的是,孩子最终选择了跟女人走,尽管内心她早已接受了孩子,但却无法接受丈夫对自己的背叛。
在中国这个特别看重血统传承的社会中,血缘关系就是最亲密最稳定的纽带,也是维系夫妻关系最核心的要素。
一纸薄薄的鉴定书,却承载了无数人一辈子的命运。对邓亚军来说她从事的DNA鉴定工作,看似简单普通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既导致了太多的悲惨故事发生,也成就了无数家庭的团圆,她能做的就是始终坚守维护科学公正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