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芳华岁月到人至中年,33年的时间你会做什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殷艳玲用她人生最美的33年执着地做着一件事:护理。
熟悉殷艳玲的人都知道,她的座右铭是:“宁让身受苦,不让脸受热,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正是凭着这样一份信念,从踏上护理之路起,殷艳玲的工作时间,就从来没有区分过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之外。
从学习、工作到义诊、授课,从研究、管理到融合、创新。33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33年,面对了无数的痛苦和疾病;33年,经历了数不清的误解与委屈……33年,殷艳玲一直凭借着这份热爱,微笑地面对工作,面对生活,叙写着白衣天使的情怀。
“我很幸运,工作第一天就能聆听到生命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世间最美的乐章”
1985年,21岁的殷艳玲毕业了,被分配到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上班第一天的画面,殷艳玲仍清晰如昨。经过紧张的忙碌,她听到了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那一瞬间,她第一次强烈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圣与美好,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职责与使命。“是的,那一声啼哭,是世间最美的乐章!”
也是从这一声啼哭开始,殷艳玲把全部的爱倾注到了护理工作中。
2000年, 殷艳玲已经成为一位出色的妇产科护士长。在她的带动下,妇产科护理团队专业知识扎实,护理技术精湛。尽管如此,殷艳玲还是经常坚守在一线,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当时,有一位产妇早产生下三胞胎。最大婴孩体重不足3斤,且新生儿呼吸微弱、不会吮吸,如果喂养不当或护理不到位,孩子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因为考虑到由值班护士轮流照顾可能对孩子的状况了解不够全面,殷艳玲主动承包了三胞胎的护理工作。
带着这份执着的责任感和对弱小生命的怜惜,殷艳玲没日没夜地忙碌着。每天把孩子轮流抱在怀里,用滴管一滴一滴地喂奶,然后一遍又一遍细致地为孩子们涂油按摩。每完成一次护理,她都会累得手臂酸痛,筋疲力尽。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滴管换成小勺、小勺又换成了奶瓶,最后三个宝宝都可以自主吃母乳了!看着宝宝们大口大口吃着母乳满足的样子,殷艳玲觉得自己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因为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孩子们出院的时候,殷艳玲瘦了一大圈,爱人看到面色苍白的她,满眼怜惜,知道无法劝她放轻工作,只能疼惜地说:“工作尽心尽力,也要爱惜自己。”
家人的理解让殷艳玲无尽地欣慰和感激,可在她心里,也有不可名状的自责。她是一名护士,但同时,她也是一名妻子、一个女儿、一位母亲。
殷艳玲的丈夫在部队工作,照顾家里的时间有限,而她的工作又需要经常值夜班、加班。因为孩子没有人照顾,殷艳玲在儿子10个月大的时候就将他送进了幼儿园长托班。
不能时时见面,对孩子的想念不言而喻,而最最让人难过和心疼的,就是当孩子生病发烧,哭着喊着要妈妈的时候,她却不在身边。记忆最深的一次,就是殷艳玲值夜班,而儿子又发了高烧,既放不下工作,又无法照顾孩子,那一夜,她忍着泪水,完成了护理工作。因为,住在这里的“儿子”和“女儿”,同样也很需要她。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它的平凡在于细微而实在;护理工作又是伟大的,它的伟大在于对生命的呵护与延伸”
在产科工作20年,殷艳玲把爱洒向了无数个新生命。与产妇面对面地交流,为新生儿提供一流的护理服务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与担当。
走上护理部主任岗位后,殷艳玲仍然坚持每天查房。
一次在神经外科的查房经历让她心情沉重。如果说,新生命的诞生总会带给人活力与惊喜,那么,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病人,带给家人和社会的,却是一份责任和沉重。病人不能行走,不能翻身,甚至不能表达,这样的场景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病人的痛苦,家人的无奈,让她萌生了关注、帮助这一病人群体的想法。因为有在香港学习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的经历,殷艳玲索性凭借着个人魅力把香港物理治疗师请到医院传授脑卒中病人康复手法和家居护理技巧。
从此,殷艳玲的“业余时间”,变得更加忙碌。她经常带领护理姐妹奔波于社区和家庭,为老人们义诊、做康复护理。每到一户病人家里,殷艳玲都会手把手地传授病人家属科学护理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有时她还会根据病人的需求,帮助设计改善厨房和卫生间的功能结构。很多病人言语不清、行动不便,但他们会用眼神、用竖起的大拇指向殷艳玲表达敬意和感激。
家住汽车厂的永久珍老人每次见到殷艳玲都特别激动,虽然语言表达不清,但家人都知道老人心里揣着多少感激。从一个卧床不起的脑出血术后病人,到如今康复可以自己到菜市场买菜,尽享子孙天伦之乐,十三年时间,倾注了殷艳玲多少心血和不懈的努力可想而知。
因为热爱公益,除了进社区义诊,殷艳玲还会为基层医院的同行们做技术帮带,这些年,殷艳玲的足迹几乎遍布长春的每一个社区。慢慢地,很多社区居民都知道吉大二院有个“心眼好、脾气好、技术好”的“殷护士”,她把自己无私的爱洒遍到过的每一个角落。
“创新护理模式,换来的是质量的提升,赢得的是队伍的进步和无限的未来”
护理工作,外人看来似乎平凡而普通,实则,一来一去,一招一式都蕴含着科学和标准,更需要创新。
1998年,殷艳玲首次引进婴儿抚触的概念,她组建的标准婴儿抚触室成为吉林省内首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工作室。随后,殷艳玲又创立了婴儿游泳等新项目,由她精心筹建的婴儿游泳馆成为东北三省的培训基地。
2004年10月8日,是妇产科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亲子乐园”落成。这是护理模式的变革,也是服务理念的创新。在此之前,全国各大医院的婴儿沐浴大都采用传统的封闭模式,产妇和家属既看不到,也学不到。“何不把浴室的大门打开,邀请产妇、家属与护士共同给婴儿洗澡,既能实现亲情互动,又能让护士手把手地教会家属如何护理?”殷艳玲的这一大胆设想得到了科室领导的认可。于是,吉大二院妇产科在全国首创了互动式亲情沐浴模式。这项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宗旨设计并组织实施的沐浴方法一经推出,深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更使吉大二院产科的护理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快,这一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开来。
如今,殷艳玲设计的集互动式亲情沐浴、婴儿抚触、婴儿游泳于一体的大型亲子乐园早已成为了产妇和新生儿的“乐园”,已有近十万人次新生儿受益。
2010年,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护理模式由功能制向责任制转变,殷艳玲带领护士长们探索出“ CARE”排班模式,真正实现了全程连续、责任分层、循环交替、弹性于一体的排班模式。这一模式的推出,获得病人和护士们的极大认可,并迅速在全省推广应用。
在探索科学护理管理的道路上,殷艳玲从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为使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殷艳玲又将“网格化”引进护理管理,在护理届首次推行“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作为高校附属医院,同时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重任。殷艳玲善于科研攻关,解决护理难题,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承担省级课题5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4项,校级课题5项,校级医疗成果二等奖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编教材1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殷艳玲作为护理硕士导师,每年都要为护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讲课。目前,她已经培养了11名硕士研究生。
在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一间殷艳玲技能名师工作室,这里凝结着她的心血和汗水,培育出一批批教学名师和一批批优秀的白衣天使。
殷艳玲常说,培养学生,不是培养一个人,而是培养一项事业的未来。
“我是吉大二院的一名护士,更是所有患者的护士。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是我的战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我的舞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03年“抗击”非典“,殷艳玲倔强地主动请缨,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奔赴一线。但医院方从全局考虑,让她担负起更重要的职责——做好赴一线的医生、护士、护理员和行管专家的培训工作。三个梯队,几百名医护人员,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可以用“性命攸关”来形容。
培训的地点设在了传染病院。为了确保培训效果万无一失,殷艳玲和呼吸科窦丽君护士长亲自去传染病院踏查,设计工作路线及流程,再回院布置模拟现场,手把手教会每个将士如何穿脱隔离衣,如何进行空气、物表消杀,如何进行尸体包裹并封闭运送,如何将纸质会诊资料传出等等,这套近乎完美的流程,在那段非常时期确保了两批赴前线的医务人员“零感染”。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让举国为之牵肠挂肚。吉大二院4名ICU护士被紧急派往四川华西医院救援。殷艳玲作为护理部主任,在频繁的余震中来到华西医院,看望自己的队员。一名队员高烧不退,殷艳玲就像母亲一样护理了一夜。队员孟晓丽说,我们之所以在余震中不害怕,不退缩,是因为我们知道,殷主任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在华西医院,除了护理工作的支援,殷艳玲还特别重视灾后的心理重建,她去看望在地震中受伤的北川中学生,送去新书包,激励她们鼓起生活的勇气。
“爱是最好的治疗,爱无疆,亦无界。工作岗位是有限度的,但志愿服务是没有边界的。我愿意做一名志愿者!”
殷艳玲不但是一位职业的护理者,同时也是“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红十字会的义诊中有她的声音,护理团队的宣讲中有她的目光……尽管做了很多,但是殷艳玲一直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她想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及护理的知识,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中来。所以,近年来,殷艳玲带着他的团队和学生们着重致力于长春市非医护人员院前施救的能力的培养,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让更多的生命在急救生存链上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救治。
殷艳玲就是这样用她的点滴善举,演绎着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殷艳玲在护理战线上辛勤耕耘33载,从一名妇产科护士到吉林大学最年轻的护士长,再到全国护理的领军人,在她身上有着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感召力。
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专业理论,过硬的技术本领和超前的管理意识,殷艳玲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赢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白求恩医科大学“女十杰”、吉林大学“三八”红旗手、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长春市卫生系统优质护理模范管理者、长春市卫生系统巾帼建功标兵、长春市最佳护理管理者、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优秀护理管理者”、吉林省模范护士标兵、吉林省“护理技术标兵”、“吉林好人·健康卫士”、中国医院协会第一届医院管理先进个人、首届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在殷艳玲的带领下,吉大二院护理团队也屡创佳绩:三度获得吉林省、长春市护理大赛团体第一名;两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大赛,分获银奖和团体第三名;参加国际品管圈大赛,荣获金奖;四次参加全国品管圈大赛,获得一次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获得第一届全国“医院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讲课比赛两项一等奖;荣获长春市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在殷艳玲的心中,一直有一座丰碑,那就是有着“万婴之母”美誉的林巧稚。一事专注、一念执着、一生坚守,怀着非凡之爱,行着平凡之事——这是林巧稚的理想,对殷艳玲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